当前位置:主页 > 美句 >

幼儿教师经验论文

更新时间:2022-07-13 16:15:07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教师经验论文的文章6篇 , 欢迎大家参考查阅!

   【篇1】幼儿教师经验论文

  摘要:教师职业倦怠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高发职业群体。除环境、制度、社会因素诱因外,个人的自我调节、自我矫正、提高自身缓解能力也是有效缓解职业倦怠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职业;倦怠;危害;表现

   随着社会发展,群众对教育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教师的工作越来越繁忙,工作强度和压力也越来越大。使教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身心疲惫状态,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职业倦怠。叶澜教授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并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呢?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危害

   1、职业热情、兴趣消失,消极应付工作

   教师一出现职业倦怠后,就会产生厌教心理,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对于教学工作得过且过,上课经常迟到早退,不认真备课,写教案,不带教案上课,不仔细钻研业务,教学方法简单、落后,教学内容单一;对待学生漠不关心,常用讽刺、挖苦、讥笑的语言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虐待,更有甚者用打耳光、拧耳朵或者踢等方式体罚学生。这不但破坏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变得内向、孤僻、敏感、自卑,对学生的心灵造成终生不可磨灭的伤害。

   2、职业兴趣轉移

   由于对于教学工作的倦怠,教师往往会将兴趣转移到自己所爱好的事情上去,比如搞第二职业,做生意,交朋友,玩牌,打麻将,吃吃喝喝等,从中获得满足感,丧失职业自豪感。

   3、对于教师身心造成影响

   由于长期处于一种压力与不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教师会经常觉得空虚、郁闷、挫折、愤怒、烦躁不安,失眠、紧张、食欲不振、全身疼痛,疲惫不堪等症状,并且觉得工作没有意义,枯燥无味,前途渺茫,没有希望,情绪波动很大,产生压抑感,严重者会产生自卑、绝望心理,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二、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1、科学管理、建立民主

   学校管理制度化、民主化,学校充分发挥学校教代会的作用,并落实到管理程序上。每学年,学校都要召开一至两次教代会,听取校长的工作总结和工作设想,审议有关全校性的重大问题等,对校长的工作报告及需要审议的事项,教职工代表充分讨论,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迅速反馈到学校,学校对原来的报告和议案初稿进行认真修改,再交大会讨论,最后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一旦通过,便成了学校的行动方针、教职员工必循的制度,最终使管理体制日趋民主、科学,学校实现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其次,是实行;一条龙管理;,即;校长——主管副校长——处室主任——具体办事人员;,一级追一级,责任到人,负责到底。教学工作、德育工作、后勤工作、教科研工作等都有学校的主管领导和职能处室,学校总是将每一项具体工作落实到人,将纷繁复杂的工作变成了有条不紊的程序,使得学校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轮岗进修,竞争上岗

   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迫切需要一大批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充满创新精神的教师。当前,教师队伍过于稳定,长期在一个单位,不仅年龄老化、结构老化、知识老化,一些老师还形成了思维惯性、工作惰性,长期面对一个岗位,早已没有了创新的动力。进行轮岗进修,竞争上岗,改变暮气有余、朝气不足,稳重有余、冲劲不足的教育现状。例如:现在,一些学校教师编制超编,可以按照实际工作岗位需求,设置岗位,竞争上岗,杜绝;两个和尚抬水喝;的现象,其余教师集中轮岗进修或;跟班学习;,严格按照上下班时间的要求进行考勤,进修结束后,进行考核,竞争上岗。教师轮岗进修和竞争上岗的机制,可以打破旧的平衡,形成一股;冲击波;,形成;鲶鱼效应;,把教师队伍充分激活起来,使整个教育产生新的竞争,形成新的风气。如:我们常说的,;人挪活,树挪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我相信,把教师轮岗进修和竞争上岗这着棋下好,必定能够推动教育整体发展,全盘皆活。

   3、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人是一切工作中最关键的因素。必须以人为本,促进学校的科学、良性、可持续性发展。教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需要赡养父母,供养子女,也向往体面地生活,也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支撑。因此,应尽可能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切实贯彻;教师法;,真正做到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标准,甚至把教师纳为;教育公务员;。学校建立奖教机制。奖励优秀、树立典型、创先争优、促进发展,激励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综合实力,全力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绩效工资效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事业良性发展。贯彻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对教师工作量、岗位职责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拉开绩效工资的分配距离,向一线教师及成绩突出的教师倾斜,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干多干少不一样;。

   4、树立正确的工作观,体验幸福生活

   满足教师的高层次需要,激发工作热情。只有端正工作态度,积极乐观地工作,才能带给工作者快乐和自豪的成就感。而一切懒散的劳动,只能使工作更加庸俗,而且工作效率低下。因此,必须引导教师参与教育研究,体验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会在教育研究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在努力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同时,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教师会不断地获得一些新观点、新方法,而这些会让教师体验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进而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帮助老师进一步认识到;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就是一种生活;。如果把工作仅仅看成是一个谋生的饭碗、一种养家糊口的手段时,就容易出现教师的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黄志超.机制创新克服职业倦怠[J].读天下,2019,(4).

   [2]郭丽娜.关于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思考[J].魅力中国,2018(24).

   [3]袁越.论提高师德修养克服教师职业倦怠[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6).

   【篇2】幼儿教师经验论文

  摘要:英国作家丁尼生说过: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小时候的梦想。美国的莱特兄弟小时候羡慕高飞的大雁,不断地努力终于研制出了世界第一架飞机。

   关键词:幼教;教学活动;感悟

   小时候的我,一到放假父母亲都去上班了,一个人孤独的呆在家里,盼望着父母回家的声音。当时我想:如果将来长大了,一定得去当老师,因为可以拥有让人羡慕的长长的假期陪伴我的孩子!

   果然,我小时候的梦想实现了,我成为了一名幼儿园教师。

   如今,我已陪伴着孩子们走过了15个年头了,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迎来一群又一群可爱的宝贝,我用青春实践着自己的梦想,我曾辗转反侧的思索过什么是好的幼儿教师?我之所以选择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是因为我更热爱孩子,还是因为这个职业更容易让我成功?我愿意始终坚守幼儿教育理念,而不因社会上还存在着对早期教育的片面理解而动摇吗?

   一、做好幼师让儿童成为他们自己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既不丰满也不甜蜜,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写道,波兹曼用他那敏锐的洞察力阐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论题,儿童和成人的分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各种选秀活动,才艺展示,看似在表现儿童的天性,实则是商业运作和作秀的成分居多,而作为我们,是推波助澜这种情形的发展,还是站在孩子的身边,静静的保护他们呢?

   在幼儿园,我们有时会被迫进行着小学化的课程,以让孩子达到适应小学的目的。可是好多孩子却连数都数不清,却被家长要求做几十的加减法,面对家长的步步紧逼,我们是不是可以告诉家长,请您不要这样做,这样只会对孩子造成伤害!面对孩子的胆怯,我们是不是可以笑着鼓励他,别去理会妈妈的要求,在老师这里,在幼儿园里,你可以享受自己的安静童年!

   幼儿园的生活,孩子们能发现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并选择向他们所认为的那个合理的方向生长。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的那份《学会生存》的报告说的一样,一位好的幼儿教师,不会试图强加给孩子们一个个;希望;,也不是按我们所说的方式;塑造;一个我们所期望的;儿童;,而是要让孩子真正成为他们自己。

   所以,作为一位好的幼儿教师,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是我们教师必须而且应该做到的,我也期待向每一届的家长们传递这样的教育理念,让我们家园携手还孩子一个属于自己的幼儿园时光!

   二、做好幼师和孩子一起回归到教育的本真中去

   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我还很年轻,几个小姐妹在一起还会谈论小朋友们多聪明,上公开课多么配合我们回答什么问题,穿的衣服,鞋子书包等等作为话题。也不由自主的喜欢这些家庭条件好又聪明的孩子,而班上一些打扮普通的调皮的孩子我们则很少说道。我们班的保育员孙老师说了一句话,让我至今难忘:;你们都喜欢漂亮的孩子,我就爱这几个普普通通的孩子,我觉得这些孩子才是最可爱的!说完就拉她们几个过来,走,和孙老师去那边玩!;

   当时的我被孙老师的话语怔住了,她告诉我们:偏心就是对其他孩子的伤害!正因为他们没有优渥的家庭背景,没有突出的外貌和灵巧的嘴巴,我们老师更应该关注他们,欣赏他们,给他们更多的爱!。我们是教师,我们应该爱孩子,而且要做到公平的爱,不因为家长和你的关系而关注某一位孩子;不因为孩子的优点突出而偏向孩子;不应在班级规则的面前而让道某一位孩子。

   好的幼儿教师应该让每位孩子都得到公平的对待,无论他的家境是富有还是贫穷,无论他的衣着是华贵还是朴素,无论他的相貌是漂亮还是普通,无论孩子的能力是突出还是普通,无论孩子的父母是能干还是莽撞……无论怎样,儿童都应是我们的天使,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在面对孩子是充分展示自己的爱!

   三、做好幼师在回味教学活动中寻找;真;问题

   我们吃过东西后,留在口腔中的余味就是回味。宋朝诗人王禹偁《橄榄》一诗中写道:;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比喻回想某事越来越有意思。而回味对于我们来讲,则是指经历过、接触过的事再次经历新带来的感觉。

   有一次,我去听课,有幸听到上海的幼儿特级教师应彩云老师,她给我们带来的一节课——绘本教学《猜猜我有多爱你》。

   这样的课我也曾上过,可是应彩云老师上完后,带给我的却是耳目一新的感受。她抛弃了传统教学的呆板的形式,上的是生动活泼却收放自如,我羡慕她对故事的设计,她怎么就想出这么好的形式来呢?把我们都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也羡慕她对课堂的掌控,既不是自己班的孩子,而且还是小班的,却活而不乱,一节课下来,已是30多分钟了,孩子们却依然兴致高涨的看着她。

   应老师不止一次的打磨自己的教学活动,寻找每一次的真问题,一次次的重复演练。这种若干次的回味,才会有今天的完美呈现。她就是我们想要成为的幼儿老师的模样啊!

   如果我能有所创新,就应该回味每一次教学活动,该解决以前存在的什么问题,同时避免出现什么样的新问题,还可以更深层次的挖掘出孩子探讨出什么样的结果,在反复的推敲与打磨中作出每一节满意的活动,教给孩子们。

   四、结语

   我意识到作为一名现代的幼儿教师,应同时具备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学生。教师为;育人;而终身学习!作为教师,我们的学习是基于一个教育者的学习,我们不断学习新的教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让自己成为;源头活水;,才能做一名好的幼师,才能更好的开启孩子们的心灵,为他们的启蒙之路做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和力量!

   参考文獻:

   [1]卢梭《爱弥儿》第一卷第一章《我的教育观》.

   【篇3】幼儿教师经验论文

  【摘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无所谓社会的和谐。同样,在幼儿教育工作中也需要有这样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体现幼儿园的办园宗旨,那就是;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服务;。在这其中,做好与幼儿家长的交流沟通工作,是为幼儿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环节。

   新时期家园共育工作是非常的重要。要提高幼儿的素质,单靠幼儿园或是家庭任何一方都是难以实现的。唯有重视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工作,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做到家园共育,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關键词】技巧;家长;幼儿教师;交流沟通;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294-01

   一、幼儿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的现状分析

   幼儿教师面对的不仅是千差万别的孩子,而且还是千差万别的幼儿家长。幼儿教师与这么多的幼儿家长相处确实是很重要的事情。而且幼儿教师比中小学教师与家长的接触频率要高得多,幼儿教师每天至少与幼儿家长见两次面,这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幼儿接受的教育是立体化的,其中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之前,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包括幼儿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政治面貌以及家长的文化、品德修养、对子女的教育要求等。这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习观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家园共育在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中的重要性

   家园共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也一直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能够茁壮成长,更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愿望。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很多家长对教师的教育指导不再唯马是瞻,他们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有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家庭和幼儿园教育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在强调家园共育的现在,教师进行家长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家长学校、家教讲座、家长开放日等等。但是因为教育幼儿不同于其它工作,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着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另外,幼儿的家庭状况、家长的教育观点与教养方式也各不相同,教师必须针对每个幼儿和家长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交谈沟通。只要充分的利用家长资源做到家园同步,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幼儿园教师该如何有效的与家长沟通呢?

   1.和新入园家长的沟通。

   有人常说幼儿有入园焦虑,实际上新生家长也会有入园焦虑。因为要将自己的心爱的小宝贝交给陌生人看管,既使是自己精心挑选的幼儿园、挑选的老师,也会不放心,不适应。他们会不断的询问教师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观察孩子的各种表现,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孩子的关心和爱护程度。此时,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理解和帮助,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慢慢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渐渐接纳教师,让教师真正成为他们教育孩子的助手。教师则可以利用这种良好的学习机会,通过交流、反思、学习,积累进行家长工作的经验,获得专业成长,提升自己的幸福感。那么,教师如何与新生家长沟通?通过多年的带班经验,对此总结如下:

   1.1首先,教师要以热情、友好的态度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

   与陌生人打交道一样,和新生家长初次接触,教师给他们的印象很重要,这时如果你拥有热情友好、亲切温和的态度,将会给家长留下;好相处;的印象,同时他们也会通过你传达出的友好信息,揣测教师将来会用怎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这些都会成为今后教师、家长长时间的相处、交流的感情基础。

   1.2教师要本着积极、耐心的原则与各种类型的家长进行交流沟通。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的想法也会不同。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好相处的家长,他们一般要求很多,言语中充满了对教师的不信任和不放心。其实,这些家长往往是对幼儿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的类型与教师交流的家长,越能磨炼教师的耐心和责任心,如果我们不把它看作是找麻烦,而是促进自己改进,不断成长的途径,这何尝不也是一种体验幸福、成长的过程。

   2.交谈沟通中三点比较有效措施。

   2.1充分发挥语言艺术魅力。

   沟通就需要教师巧妙使用语言,针对家长心态说话,使家长容易理解,千万不能仅停留在告状的层面。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易于接受。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待家长的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

   2.2学会肯定孩子、赏识孩子。

   教师要学会从多种角度判断问题,减少对家长的误解,遇到疑惑时,光靠主观判断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多角度的分析问题,才能产生对问题的认识,进行有价值的判断。家长其实也像孩子一样,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我们教师要学会主动的与他们进行交流,谈论的内容,不仅可以包括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表现,还可以是小朋友在幼儿园里发生的趣事,让大家通过谈话,分享轻松和快乐。

   2.3教师要通过;换位思考;来建构理解的平台,体验理解的幸福。

   理解就是用自己的体会来感受到对方提出问题的想法,也是一种诠释。站在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感受,这就是理解体会的不同。每个人对一种事物的诠释都不一定相同,那是因为大家对这个事物的感受体会有所不同,理解就是因每个人的大脑对事物分析决定的。理解不等同于体会,两个词是有明显的差别的。理解是个体对事件的逻辑表示赞同,也不排除有个人体验,但主要是承认事件的逻辑关系。从;理解;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理解是双方的,是需要构建一个平台。只有双方站在同一个平台上才能便于相互理解。在幼儿园里,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是需要平台的,它的建立是以幼儿的幸福成长为目的,需要教师、家长双方的努力和维护。在教师和家长交流的初期,建立这种和谐、友好、能相互理解的平台,显得格外重要。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与亲密感情。而这种关系与感情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孩子的关爱、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孩子时,工作尽心尽责时,自然的产生信任感,并由衷的尊重教师,心理上的距离自然消除,从而乐于与教师接近,愿意与老师沟通,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就会十分融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版.

   [2]李飞,杨坤.教师和家长沟通的策略.北京.中国教师,2006年8月.133页.

   [3]高明书.教师如何处理与幼儿家长的关系.北京.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9月第16卷第3期.25页.

   【篇4】幼儿教师经验论文

  教师专业发展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和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当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深入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借鉴当代多元化国内外先进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现代化。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不仅解决教师自身发展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理论生成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自觉和提升教师理论素养。通过教师反省模式进行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应用、提炼、反思和行动等维度发展教师的各种能力。聚焦教师的教学意识、愿望和信念等思想品质,形成较为系统的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思想研究,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打下基础。为此,由朱旭东撰写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一书,对教师教育发展与教师信念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作者通过系统完整的国外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介绍,在探讨国内现实问题背景下介绍了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相关情况,以及一些学者在相关问题上对国外研究的呼应,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学术图谱。作者按照横向与纵向两个结构向度,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历史发展、理论基础、理论构成等三个维度出发详细地论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理论问题。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专业生活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其内在专业结构的过程。很多学者从知、情、意、行四方面研究教师内在专业结构问题,也是从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信念和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教师专业全面发展的问题。教师只有具备坚定的专业意志和信念、深厚的人文情怀和情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在书中,作者首先研究了教师信念理论。具体阐述了教师信念理论的历史发展问题,如;信念;研究的起源与发展、国内外教师信念理论研究的发展;还阐述了教师信念理论基础与构成,研究了教师信念理论中的信念态度、期望和知识等基本概念,生态文化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环境互动的教师个人信念及其教师信念的研究方法等问题。其次,研究了教师感情理论问题。具体阐述了国内外教师感情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教师感情理论基础和构成。感情不仅可以作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体验和社会文化的产物,还可以作为互动和表演的载体。

   作者还阐释了教师个体的感情与身份、信念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感情与教师认知、教学效果和学生感情等之间的关系。还阐述了教育变革、学校管理和人际关系中的教师感情,以及教师的感情规则、感情政治、感情劳动和教师感情的研究方法等问题。第三,关于教师知识理论的研究。重點阐述了教师知识理论的历史发展、教师隐性知识理论基础与知识转化原理。教师知识理论的构成主要包括教师知识的构成、教师知识的生成、教师知识的影响因素、教师知识的转化等理论,以及教师个体实践知识研究。第四,关于教师能力理论研究。重点阐述了国内外教师能力理论的历史发展和发展脉络、能力种类、教师能力理论及构成等问题。还研究了教师教学专长理论,主要阐述了教师教学专长理论的历史发展、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理论基础与专长训练论、教师教学专长理论构成理论。最后,论述了教师学习理论、反思理论、合作理论、领导理论、生涯发展理论、倦怠理论、赋权增能理论和性别理论等问题。

   笔者认为提升我国教育质量重在全面发展教师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和综合修养,积极探究我国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和拓宽教师专业发展视域,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的全面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首先,运用理论思维助推学术型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思维可以助推学者型教师习得合理的知识结构、修炼过硬的教学技能、形成自觉的科研意识和确立鲜明的教学主张。因此,在教学学术视域下,我们要重新确立教学学术思想,通过公平合理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作为学校也要助力落实教师培训的实效。其次,积极开展教师思想和教师信念研究,深化与扩展教师理论研究领域,研究教师的思维与实践关系,能够灵活地运用个体理论有效处理课堂教学问题;研究教师信念与教学成功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教师信念在教师培训中的实践价值;要把研究拓展到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在教师信念研究方法采用笔谈、刺激反应、控制环境和情境、自述或面谈交流等方式。第三,在教师专业发展上从经验主导走向理论自觉。对教育理论知识采用以综合应用为主的考评与教学方式,引导教师开展教育行动研究,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创设支持性环境。第四,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以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职责,提供有力的信息化环境支持,制定激励政策和实施动态评价,教师要加快观念转变以提高自我发展意识,做好职业规划和提高信息化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最后,加强共生理论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研究。激活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共生意识,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共生模式,优化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共生环境。

   【篇5】幼儿教师经验论文

  摘要:文章从教师角度出发,从宏观性教育目标认知、不良现状的剖析、建构合理的教育观念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教育常识;的相关理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常识;教师思维;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04-16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0-0018-02

   ;教育常识;是一种关于教育的最基本且简单的事实性知识与道理。钱理群言,;教育难,难在回到常识;,之所以追寻教育常识,;是因为那些遍布世界的令人心痛的教育,都与对常识的遗忘、对常识的违背和扭曲有着或明或暗的关联;。;教育立场即学生立场;这句简单的话就说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教育真理,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重拾以下的教育常识。

   一、宏观性教育目标认知

   学生之所以走进学校,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条是为了更好地成长,而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成长的意义已弱化为升学这唯一的价值。

   (1)发现,胜于培养。学生有丰富的个性、丰富的成长诉求,教师该用什么样的教育为之服务呢?最常见的教育形式是培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急于将学生培养成何种类型的人才,而是要借助学校教育这一平台,帮助学生精确定位自己的未来人生。在现实的成长环境中,相当数量的学校以;培养;为理由,试图将所有的学生驱赶到应试的唯一道路上。

   (2)尊重,胜于强迫。关于学生的成长目标,教育要尊重学生以及家长的选择,在尊重的基础上也不能放弃引导和帮助,应提供有说服力的信息,以完全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和家长推心置腹地交流。在当下的教育中,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学生接受学校安排的成长路径的现象并不少见,如学校在选修学科的开设上,不是主动征求学生的选修意见,而是依照考试的需要设置学习内容。

   (3)熏陶,胜于规范。绝大多数学校为了创设一种良好的成长环境,往往偏好于制订名目繁多的行为规范。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规范会慢慢地丧失刚性的特质。如此,培养不出学生自觉主动的成长形式。成长需要的不是约束,而是熏陶与点燃,活动永远是最理想又最实际的方法。活动之外,教师的丰厚学识和人格魅力也是重要的熏陶与点燃因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有个性的教师就如一面旗帜扎根在学生的灵魂中。

   (4)快乐,胜于辛劳。学习当然需要付出一定量的劳作,但学习中的劳作完全可以建立在思考与发现的快乐之上。成长也是如此,真正有益的成长必然建立在快乐的前提之下,因为快乐才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如果学生仍然追求学习中的快乐,则学校和教师哪里还能寄希望于无边题海,唯一能做的就是精心备课,积极创设高效课堂,让学生在欢乐中收获知识、养成能力。

   二、一些不良现状的剖析

   (一)每一个学生都会犯错

   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包含了;出现错误—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出现新的错误—发现新的错误—纠正新的错误;的无限循环。很多错误属于成长的必然伴侣,而面对这些必然伴侣,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成长中的各种错误?

   (1)正视错误,才能正视个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学生的错误,最理性的态度和方法应该是允许他带着缺点前行。最友善的态度与方法则是设身处地,推己及人。

   (2)明知故犯,也不一定真错。在学校教育中,尽管学生身上会出现各种违反校纪班规的所谓错误,但管理者应该思考这样的错误到底错的是学生还是管理本身。

   (3)错误是难得的教育资源。从教育者这一主体看,由一个学生的错误,可以发现一种共性化的思维认知,帮助一个学生纠正了错误,也就帮助绝大多数学生修正了思维认知的偏差。从学生这一主体看,这一次的错误能够丰富他的人生经验,让他有机会更好地反省自身的行为,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教师处理学生错误时的态度和方法,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情怀、教育素养和教育技能。

   (4)能解决的问题,不是真问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都是假问题。这些问题,或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而自动消失,或者会借助外力的帮扶而逐步修正方向,最终步入正途。

   (二)没有惩戒,不是完整的教育

   教育是一页书,正面写着赏识,反面写着惩戒。

   (1)惩之有据,重在规范。实施教育惩戒,要在确实掌握了错误证据时,认真地采用合理的教育惩戒手段,从灵魂深处唤醒违纪者的荣誉感和进取心。本质上而言,教育中的一切惩戒,只是为了规范行为,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合理的规章制度的引领下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成为日渐纯粹的人。

   (2)惩之有法,重在唤醒。学校教育的一切惩戒手段,始终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根本目的。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可以实施参与式惩戒、自然式惩戒、体验式惩戒、激励式惩戒。

   (3)惩之有度,重戒轻惩。实施教育惩戒时,最难把握的是惩戒之度。我们破解这个难题,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底线处一视同仁,高位处因人而异,致力行为纠偏,着眼于心灵触动。

   三、建构合理的教育观念

   (一)只有个性与只有共性同样可怕

   个性与共性既是一对长期冲突的对手,又是一对彼此支撑的朋友。如何在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上合理兼顾个性养成和共性培养的不同价值诉求,便成为学校教育中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教育难题。

   (1)没有共性,就没有个性。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个性的养成始终伴随着共性的思想、道德、情感的形成与积淀。这样的形成与积淀,一部分来自生命体的主动追求,另一部分来自外界社会的强行注入。在学校教育中要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就必须致力打造共性化的良好的校园文化。

   (2)只追求共性,便没有个性。健康而健全的学校教育,必然应该在注重共性化教育的前提下,依照学生的个性特长,极力助其发展个性。这样的需求既是对学生这一成长个体的终生发展需要的尊重,也是對教育本身的尊重。(3)与众不同不等同于个性。但凡能够称之为个性的心理特征,其外显的言行举止必然受制于内隐性的价值诉求,且在一定时间内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质。没有了这内与外的综合,便不属于真正的个性。这综合只是临时性的,不属于真正的个性。

   (4)好环境是培养个性的沃土。学校教育中什么样的环境才能称之为好环境,什么样的环境才是不好的环境呢?不会有绝对统一的标准。但好环境必然具备这样一些共性化的元素:内容上丰富的选择性;形式上丰富的兼容性;目标上丰富的非确指性。

   (二)好学生应有敬畏之心

   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当然应该致力学生敬畏之心的养成。教育不但要让学生懂得敬畏尊长、敬畏纪律、敬畏法律,而且要让学生懂得敬畏知识、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一切的真善美。

   (1)在;他律;中规范敬畏之心。教师需要借助;他律;帮助并督促学生养成敬畏之心。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生犯错时,不折不扣地执行合理的校纪班规,不搞将功补过,不搞网开一面,也不搞下不为例,才能培养学生对制度的敬畏。

   (2)在活动中培植敬畏之心。比如,观赏令人感动的影片时,个别学生不懂得感动,变得麻木。此时,教师可以提出直接的批评,抓住这个契机,要让学生知道面对他人的苦难而无动于衷,是人性的耻辱;还要让学生知道即使我们无法帮助所有的弱者,但是必须对他们在逆境中的抗争心存敬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资格批评社会的冷漠,才有资格以人的形象行走于社会。

   (3)以正确舆论确定前进的方向。我们经常看到;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熬一个春夏秋冬,享一生荣华富贵;等高考宣传标语,这里的标语与真正的教育无关。因为这类话语的唯一价值只在于洗脑,在于用最夸张的辞格无限地放大高考的价值,借此清除学生大脑中一切与高考无直接关联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使所有的学生都成为整齐划一的考试机器。如果我们始终用下面的话语来引导学生又会如何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事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只有这样的话语才能够支撑起高尚的、懂得敬畏的灵魂,才饱含着生命的真正价值。

   (三)培养精英更要培养公民

   萨科齐说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通过教育而发展为成人、公民,发展为人格健全、精神自由、心地善良、充满爱心、热爱学习、能够谋到职业并以其劳动为生的人。;

   (1)精英,首先应该是公民。当下,为数众多的学校缺乏真正的公民教育课程。现有的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多已弱化成具体的题和分数,极少转化为真正的素养,而其他课程中的公民教育资源也被无所不在的应试压力完全消解。我们的学生以及教師终日身心疲惫,积极心理资源枯竭,普遍缺乏基本公民素养。

   (2)人民满意,不等于家长满意。我们要厘清这两者的差异,再看培养精英与培养公民这两个教育目标,也就能够发现社会和人民寄希望于教育的更多的是培养各行各业的高素质人才。如果各行各业的人都能够借助学校教育而获得萨科齐所期望的品质品德,则这样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因为这样的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虽不一定能够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头羊,却一定能够成为称职的公民。

   (3)多一点面向未来的情怀。如果学校教育多一点面向未来的情怀,多一点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意识,则日常教育中的多种理念和行为都将出现根本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体现在教育目标上,便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体现在教育手段上就是开齐各门课程,以实实在在的公民课程资源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有世界眼光、有民族情怀、有普世价值行为的现代公民;体现在教育行为上,则是注重实践、因材施教、综合评价、远离功利。

   参考文献:

   [1]唐开福.做有常识的教育者——品李政涛新著《教育常识》[J].中小学管理,2013(2):50.

   [2]孙丽丽.追寻;教育常识;——为教师所著的《教育常识》[J].教育发展研究,2013,33(2):82-84.

   作者简介:梁嘉婷(1996—),女,陕西宝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化学);

   许琼(1973—),女,陕西汉中人,陕西理工大学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

   【篇6】幼儿教师经验论文

  摘要:幼儿教师的语言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的语言特殊,就在于它是与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也是幼儿进入知识海洋的一把钥匙,很多因素关系到幼儿教师的语言表达,因此幼儿教师应该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让自己成为一名有着丰富语言内涵的老师。用自己温暖的语言去浇灌幼儿的心田,让幼儿在最初的学校教育中健康地成长。

   關键词:语言;语速;语调;体态语言;语言暴力;语言修养

   一、前言

   我们都知道,幼儿教师的职业特殊性,与其他小学、初高中、大学教师不同的是,幼师进行的是一日活动,而不仅仅是上一两节课,因此一天下来,时刻都在与幼儿打交道,那么既然是打交道,教师的;语言;则成为日常重点关注问题。除了教学活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谈话也是一门语言艺术。教师的爱、教师的思想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对幼儿良好人格的形成,社会性交流发展等都具有重大影响。那么幼儿教师的语言在和孩子的交流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语速的缓急,语调的轻重,体态语言,语言暴力。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使自己的语速有缓有急,语调要抑扬顿挫,再加之丰富多彩的体态语言(隐形语言),更要避免语言暴力的发生。通过语言魅力还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幼儿能够更好地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二、语速的缓急

   作为幼儿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幼儿交流呢?太急太缓都不太合适,因为孩子年纪小,接受能力和分辨能力较弱,注意力又容易分散,如果教师如果用较快的语速,孩子可能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因此他们的接受可能会比较累。比如幼儿犯了错误,要给他讲一个道理的时候,如果用成人间的正常语速,或者用不耐烦的语气,快速的语速,反而事倍功半。但是如果一味地怕他们接受不了,用较缓慢的语速交流,一旦换一个语速较快的老师,孩子就会表现出语言反应缓慢、迟钝,在其他问题的思考上也表现出不紧不慢,久而久之,幼儿就养成了什么事都慢慢讲的习惯。因此,可以尝试用正常的语速和孩子交流,让他们的思维得到积极的兴奋的体验,锻炼他们的思维敏捷度,从而也使他们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对于个体差异的幼儿和实际情况,使用合理的语速。比如有些小孩子理解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那么就需要教师用亲切的语感,不紧不慢的语速和他们交流,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思考。

   三、语调的轻重、语气的强弱

   先强调下语音。在语音方面,幼儿教师要使用符合普通话的标准发音,做到发音清楚,吐字准确,不使用方言,不念错字,应当熟练掌握普通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顺畅、准确地使用普通话,如果教师经常读错字音、说话语病较多、口头禅泛滥,天长日久,就会对幼儿产生消极的影响。因为幼儿的;第一接受;能力,模仿能力很强。

   语调上,如果一个教师在活动中讲话抑扬顿挫富于音乐性,而且面部表情丰富,那么她就能凭借说话的声音和眼神吸引幼儿,并且以手势助说话,使课堂像蜜一样;黏;住幼儿的心。因此,教师说话的时候不能总是用一种音调,音调要有起伏,音量的要有高有低,这样幼儿不会感到厌倦。比如,一直用一种音调给幼儿上课,比如有气无力的语气,幼儿的瞌睡虫会被招来,还有一种情况是,幼儿的规则意识不够强,老师往往用自己的大嗓门来掌控课堂,这样虽然能够一时让幼儿安静下来,但是破坏了孩子情绪,也有失教态。

   因此,教师要需要注意语气语调和幼儿交流,使整个课堂有一种温馨的感觉,在教师语言的影响下,幼儿也会变得文明和优雅——知书达理。

   四、体态语言

   教师的体态语主要表现在通过自己的表情、眼神、手势等对幼儿传达某一个信息。除了运用正规的语言渠道外,体态语言的运用发挥着非常重要和独特的作用。它通过一定的手势、姿势、动作甚至眼神等各种身体态势不断发出信息,传授知识并完成自己对;为人师表;这一形象的塑造。幼儿喜爱模仿,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和表情动作可以对幼儿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表情、眼神

   罗曼·罗兰曾说:;面部的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幼儿教师每天带着微笑的脸和拉着沉重的脸,给幼儿的感觉肯定不一样,长期如此,带给幼儿的心理影响也不一样。教师一个细微的面部表情都会泛起孩子那细腻的观察力,班级里几十双眼睛都注意着老师的言行举行。比如,一个教师在活动中就板着一张脸,孩子就会揣测老师今天怎么了?不高兴了?那幼儿在活动中可能会有一些畏手畏脚,这样不利于小孩思维的发散。教师亲切的微笑,能给孩子产生一定的安全感,也能带动感染幼儿的情绪,更利于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除了面部表情,教师眼神也起着很大的作用。眼神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与人交流的一种语言。活动中,教师的眼神会跟随着幼儿,时刻关注着幼儿的行动,这时候,多用鼓励的,肯定的,关切的眼神来与幼儿交流,千万不要盯视,这样会使幼儿感到不自在。经验告诉我们,经常被老师的目光给予鼓励性注意或询问的幼儿,其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高于不被注意的幼儿。加拿大著名心理学家江绍伦建议教师:;如果你忽视了某幼儿,最好的补救办法是下次上课时注意这个幼儿。;

   (二)肢体语言

   莫沙·克里奇利曾说:;手势不仅是一种表明和辨认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也是演说的重要辅助手段。这些手势、态势以及面部的表情通常伴随着谈话,起强调说话内容的作用。;

   丰富的肢体语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吸引幼儿,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语言活动,音乐活动中,善于使用这种语言让幼儿觉得老师很亲切,有趣。因此,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使活动过程增色。

   五、语言暴力

   幼儿教师的语言暴力可分为讽刺挖苦型、谩骂侮辱型、粗暴恐吓型三类。比如,当教师评价一个小朋友的画时,千万不能讽刺:;你画点什么啊,太难看了。;再比如看到孩子尿裤子了,千万别带侮辱性地说:;你怎么又尿裤子了,真臭。;又比如小孩子突然想妈妈了,在教育活动中突然大哭起来,千万不能恐吓说:;有什么好哭的,再哭就请你出去。;等。幼儿教师的语言暴力会给幼儿带来各种心理伤害,比如自尊心受损,对良好的人格形成,情绪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拒绝一切语言暴力,包括语言冷暴力。

   教师需要用温和的春风化雨般的语言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使他们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能够接收到鼓励,即正能量,而不是一些语言暴力,这样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不好。幼儿处于身心发育的初期,幼年的生活和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许多成年人的心理障碍往往可以追溯到他们的童年时期。或许教师的语言暴力会给他们造成难以言喻的精神负担和心理伤害。他们又不能自行调节有些心理伤害,也不能和别人诉说,去消解这样的心理负担。所以,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师应该用温暖的语言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

   六、语言修养

   就以上提到的一些问题,教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具备怎样的语言修养呢?

   (一)多注意发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多读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普通话的发音,一定要多读,多读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这样既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多读报,了解更多的生活讯息,从而丰富教育内容。

   2.多讲

   幼儿教师平时可以和小孩子多交流,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来捕获小朋友的心。以平等的姿态和小孩子交流,比如问问他们喜欢什么?吃了什么?比如当小班幼儿不愿意收玩具时,我们可以说:;你可以帮帮玩具宝宝找回自己的家吗?;而不是以指令性的语言去指派幼儿,不妨让自己的心灵也沐浴在纯真的气氛中。再比如看到小孩做错了事,(特别小班的自理能力还不强,有时候不是真正意义上做错事)多以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允许他们犯错。不要以斥责的语言教训他们,不妨用鼓励的语言让他们更好地面对下次的;磨难;。这样幼儿既得到了帮助,也增强了幼儿做事的自信心。

   (二)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幼儿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一方面是文化储备上的修养,称之为软件上的修养,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学素养;另一方面是教育教学能力上的修养,称之为硬件上的修养。比如,幼儿教师不应该把一些儿童故事仅仅故事局限于儿童文学。可以把一些经典的名著,(比如古典名著儿童化)用你自己的语言把故事叙述出来,让孩子接受更多的生动有趣的知识(故事)。甚至可以和幼儿讲一些生活化的故事,让他们去感受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当然这些都是需要幼儿教师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生活素养,用生动的语言把你的知识储备展现给那些可爱的孩子们。

   (三)多加强学习,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活到老学到老,在信息化的时代,幼儿教师面对的孩子也是一代比一代见识广,家长的素养也普遍偏高,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期待较高。幼儿教师有必要加强自己的学习。特别是像有经验的长辈学习,因为她们遇到的小朋友,处理的事件要总要比你多得多,她们的教学经验更加丰富。像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总是会有收获的。也可以像同辈学习,可以相互讨论,在遇到同样一个棘手的事情时,每个教师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看谁更有处理问题的语言艺术。也可以自己向自己学习,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在反思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深化自己。

   七、人格和职业道德修养

   学识要深厚,但人格更要健全,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就将教师热爱幼儿视为;教育的奥秘;。在爱的核心下,幼儿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希望幼儿教师能够把这神圣的职责坚守好。在爱的前提下,我们的教育是温暖的,幼儿的感受更是温暖的。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的语言对幼儿的成长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锤炼语言的艺术,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提高教师语言表达技巧,从而培养幼儿感受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让自己的语言多一份魅力,讓孩子在语言中多一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韩宏莉.幼儿教师;语言暴力;现象探析[J].教育探索,2009(1).

   [2]陈瑾.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与语言策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