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妙篇 >

加强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分析与防治措施

更新时间:2022-07-06 17:57:19

  第一篇:加强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分析与防治措施

  加强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分析与防治措施

  摘要:本文通过对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的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多年来大量施工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多种裂缝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来减少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避免出现混凝土的贯通性裂缝等裂缝,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 关键词:全现浇钢筋混凝工程建筑住宅工程楼面裂缝防治措施 目前在建筑行业来说,质量较难克服的通病之一。因而,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裂缝产生也是常见的问题,特别是住宅工程楼板的裂缝发生后,往往会引起的投诉、纠纷、以及索赔要求等。针对这一问题抓住主要几个矛盾,从设计、材料、施工三大方面提出改进和防治措施,现结合多年来大量施工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裂缝的防治处理,重点介绍以施工为主、兼顾设计和材料原因分析楼面裂缝的综合性防治及具体措施。 1设计重点与加强改善

  经过仔细分析,我们回看到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

  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砼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砼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未端结束处)首先开裂,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户投诉,是裂缝防治的重点。根据上面的原因分析,近几年的图纸会审中,十分注意建议业主和设计单位对四周的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每个阳角仅限一个房间)全长配置,并且适当加密加粗(即按照技术导则一的第6条中的前半条文采用)。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凡采纳或按上述设计的房屋,基本上不再发生45度斜角裂缝,已能较满意地解决好楼板裂缝中数量最多的主要矛盾,效果显著。

  对于外墙转角处的放射形钢筋,我公司根据实践检验,认为作用较小。其原因是放射形钢筋的长度一般不大(约1.2米左右),当阳角处的房间在不按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而仍按分离式设置构造负弯矩短筋时,45度的斜向裂缝仍然会向内转移到放射筋的未端或外侧,而当采用了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后,纵、横二个方向的钢筋网的合力已能很好地抵抗和防止45度斜角裂缝的发生和转移,并且放射形钢筋往往只有上部一层,在绑扎时常搁置在纵横板面钢筋的上方,导致钢筋交叉重叠,将板面的负弯矩钢筋下压,减少了板面负弯矩钢筋的有效高度,同时浇筑时钢筋弯头(即拐脚)

  容易翘起造成平仓困难,所以建议重点加强加密双层双向钢筋即可。

  2商品砼的性能改善

  目前,在整个行业来说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处掺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砼厂商的行业管理,并根据成本投入比例,相应和合理地提高商品砼的市场价格(特别是用于地下室和住宅楼面工程的砼),促使商品砼厂商转变观念,控制好原材料质量,选用高效优质砼外掺剂,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建立好控制体系(即按技术导则中第二条执行),是一项改善商品砼质量和性能的根本性工作。

  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订购商品砼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砼品质的明确要求,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砼的品质,导致砼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应逐车严格控制好商品砼的坍落度检查,以保证砼熟料的半成品质量。 3施工过程技术控制措施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度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较常见的两类:一类是预理线管及线管集散处,另一类为施工中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一)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坑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1米左右。 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在上述四个原因中,前二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否则楼面负筋用钢量将大大增加,造成浪费)。但后二个原因却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进,对于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毫米(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特别是对于φ8一类细小钢筋,小撑马的间距应控制在600毫米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对于第3条原因,可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

  解决:

  a、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予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

  b、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或铺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

  c、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撑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

  d、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不少于3-4人或以上)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处)应重点整修。

  e、砼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挑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二)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

  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按技术导则三的第4条要求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根据我公司的经验,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间距≤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毫米。

  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条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砼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予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三)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砼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

  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a、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砼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一般不宜≤24小时)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天一层为宜,以确保楼面砼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

  b、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小时以前,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卸大宗标材料,避免冲击振动。24小时以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第3天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

  c、在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 d、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一般约40平方米左右)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不宜大于800毫米)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四)加强对砼早期的妥善养护

  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

  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实际施工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砼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为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并建议采用喷hl等品种和养护液进行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4 对产生裂缝后的修补处理措施

  在采取了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的楼面裂缝发生。当这些楼面裂缝发生后,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之前预先作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装修。根据我公司的经验,住宅楼地面上部的粉刷找平层较厚,可以通过在找平层中增设钢丝网、钢板网或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并且上部常被木地板等装饰层所遮盖,问题相对较小。但板底则粉刷层较薄,并且通常无吊顶遮盖,更易暴露裂缝,影响美观并引起投诉,所以板底更应妥善处理。板底袭缝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注:当遇到裂缝较宽、受力较大等特殊情况时,建议采用碳纤维粘贴加强)。复合增强纤维的粘贴宽度以350-400毫米为宜,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果,是目前较理想的裂缝弥补措施。

   第二篇: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的裂缝分析与防治措施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的裂缝分析与防治措施

  目前高层住宅楼工程中现浇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现象已比较常见,特别是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裂缝,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一般情况下,楼屋面裂缝表现为:龟裂状裂缝、跨中的纵向、横向裂缝以及阳角斜向45º裂缝等。轻则影响美观,重则危及房屋安全。根据近几年在工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和查阅相关资料,对现浇混凝土楼板常见裂缝的产生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谈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 楼板裂缝发生原因分析 1.设计方面的原因

  (1)房产商为了降低工程开发成本,往往要求设计单位降低配筋率,从而导致住宅工程楼板裂缝的发生。

  (2)因地勘单位提供的报告不精确,对设计单位的结构计算造成误导,导致建筑物沉降不均匀,造成建筑物裂缝的发生。

  (3)由于设计人员在进行现浇板的配筋计算过程中,通常只是根据其承载能力来确定配筋量的,而往往忽略了对板在正常使用阶段由其承受的荷载而引起的挠度及裂缝宽度的验算,也未充分对温差及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由此而引起裂缝的产生。 (4)在建筑物的设计中,设备专业特别是电气专业,大多将照明、有线电视、通讯等所需的管线直接敷设于现浇板中,而且有时集中于某一处现浇板中的管线 根,并且这些管线CM,由此就会使该处的现浇板厚度大大削弱,从而引起现浇板在该处开裂。

  2.材料质量方面的原因

  (1)虽然目前已经普遍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但混凝土供应商为了减低成本,在混凝土中大量掺入粉煤灰及低价位、低性能的外加剂;另外,使用含泥量过大的细砂。为了施工方便;人为加大水灰比、增加混凝土的塌落度等,都是形成混凝土开裂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2)碱--骨料反应:安山岩、玄武岩、辉绿岩、千枚岩等碱性骨料有可能与碱性很强的水泥起化学反应,生成有膨胀能力的碱--硅凝胶而引起混凝土膨胀破坏,产生裂缝。 (3)施工单位为了降低工程成本,将设计的楼面钢筋通过再加工(调细)后安装,实际上降低了设计的配筋率,也是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 3.施工方面的原因

  (1)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距和防止砼裂缝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不当,致使楼面上层钢筋网或支座处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从而产生板面裂缝。

  (2)楼面垫层内铺设的暗装水管、电线套管铺设不当,如水管、电线套管铺设不够牢靠、集中铺设、上下交叠铺设致使水管、电线 以内,保护层厚度不足都可能造成板面沿管线长度方向产生裂缝。

  (3)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 天一层。因此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混凝土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

  (4)混凝土施工过分振捣,为了方便施工,提高混凝土塌落度,在商品混凝土中加水,模板、垫层未充分浇水湿润而过于干燥,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而混凝土的水灰比过大更是雪上加霜。 (5)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

  (6)混凝土的收缩(温度裂缝):众所周知,混凝土引起收缩的原因,在硬化初期主要是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形成一种新的水泥结晶体,这种结晶体化合物较原材料体积小,因而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即所谓的凝缩,后期主要是混凝土内自由水蒸发而引起的干缩。而且如果混凝土处在一个温差变化较大的环境下,将会使其收缩更为加剧。如施工发生在夏季炎热气温下,石子表面温度升高,使石子体积膨胀,拌制成混凝土后,石子受冷收缩,使混凝土表面出现发丝裂缝;混凝土浇捣后未及时浇水养护,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水化热释放量较大,而又未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因而在硬化过程中,现浇板受到支座的约束,势必产生温度应力而出现裂缝,这些裂缝也首先产生在较薄弱的部位,即板角处。另外,室内外温差变化较大,也要引起一定的裂缝。 二 楼板裂缝的预防

  1.认真学习图纸、规范及相关设计文件

  (1)在打桩和基础开挖的过程中,仔细比对地勘报告与现场实际土质情况。如发现现场出现了暗浜、老河道等,且在地质勘察报告上没有体现或具体尺寸不符,须及时和业主及设计单位沟通解决。以防止建筑物因不均匀沉降形成裂缝。

  (2)建议业主及设计单位对四周的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不采用分离式配置,改为沿房间(每个阳角仅限一个房间)全长配置,并且适当加密加粗。在相同配筋率的情况下,采用直径较小的钢筋,缩小钢筋间距,可提高现浇板的抗裂能力。 2.加强预埋管处的裂缝防治

  (1) 对于较粗的线管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可增设垂直于线管的抗裂短钢筋网加强,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间距≤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毫米。

  (2)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砼截面大量削弱时,按预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3.加强对原材料的控制

  (1)在订购商品混凝土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混凝土品质的明确要求,并在合同中明确体现以下内容:a应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并控制掺合料的掺量,粉煤灰的用量不要超过水泥量的15%. b混凝土的水灰比要控制,用水量不得大于180公斤/立方米。保证现场浇捣时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15厘米以下。 c控制好混凝土中的细骨料,不得用细沙或特细砂,尽量杜绝细骨料的含泥量(不得大于2%)。同时现场应严格控(2)现场的质检员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控制,钢筋进场后,未经抽样送检合格一律不得使用。严格控制钢筋再加工后的直径,保证设计配筋率。

  (3)经常混凝土供应商进行检查,从混凝土的源头上进行把关。防止混凝土供应单位使用劣质混凝土外掺剂及劣质的粗细骨料。 4.加强钢筋保护层的控制

  (1) 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现浇板负筋一般放置在支座梁钢筋上面,与梁筋应绑扎在一起;楼面双向钢筋必须设置钢筋小马凳,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毫米(每平方米不少于2只);对于φ8一类的细小钢筋,小马凳应控制在600mm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少于3只)。

  (2)砼浇灌时,操作人员应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凳支撑点通行,不能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同时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在混凝土浇筑前及浇筑的过程中及时对钢筋进行整修。以确保钢筋间距及保护层厚度。 (3)混凝土工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及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防止上层钢筋被踩踏变形。 5.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进度计划

  (1)一般情况下,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控制在6-7天/层。以确保混凝土的养护时间。

  (2)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作业计划,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的24内,只能安排测量工作,不得进行材料吊装作业;24后,可以进行小批量的暗柱及剪力墙钢筋绑扎,并做到轻缷、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荷载;3天后方可从事柱、墙、梁、板的模板施工作业。在吊装模板时,应分散就位,不得集中堆放。严禁多工种平行作业,争抢工作面。 6.强化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在混凝土浇捣前,既要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又要防止浇水过多,造成模板或基层表面积水。

  (2)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禁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浇筑后,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3)浇捣时因入模落料高度过大或人模方式不妥而造成离析。浇捣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先在底部浇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竖向落料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超过时应采用串筒、溜管落料。

  (4) 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不宜大于800毫米),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5) 加强对模板制作、安装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使之能承受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以避免由于模板的弯曲变形造成混凝土的开裂。 (6)严格控制模板的拆除时间 ,梁、板底模拆除:梁、板跨度在2m以内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2-8米范围内时,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大于8m的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方可拆除。 悬挑构件的模板拆除:无论其跨度长短,均要求必须在混凝土达到其设计强度的100%时方可拆除。 建筑物四周阳角处房间的模板必须达到设计的100%时方可拆除。混凝土的强度以施工现场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为准。

  7. 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

  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实际施工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砼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为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并可采用喷养护液进行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三 楼板裂缝的处理

  1. 表面处理法:表面涂抹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不漏水、不伸缩的缝及不再活动的缝。常用材料有环氧树脂类等。进行裂缝处理时混凝土表面应坚实、清洁,混凝土表面干燥。

  2. 填充法: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对于宽度小于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这种方法操作简单,而且费用低。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填充材料一般采用弹性腻子,分层镶嵌密实,面层用复合增强纤维材料黏贴加强处理。

  3. 灌浆法。此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适用,处理效果好。灌浆材料常用的有环氧树脂类、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其中环氧类材料来源广,施工较方便,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广;甲基丙烯酸甲酯粘度低,可灌性好,扩散能力强,不少工程用来修补缝宽≥0.05mm的裂缝,补强和防渗效果良好。制好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检查,以保证混凝土熟料的半成品质量。

   第三篇:楼面裂缝的防治措施

  楼面裂缝的防治措施

  1、商品砼的性能改善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处掺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砼厂商的行业管理,并根据成本投入比例,相应和合理地提高商品砼的市场价格(特别是用于地下室和住宅楼面工程的砼),促使商品砼厂商转变观念,控制好原材料质量,选用高效优质砼外掺剂,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建立好控制体系(即按技术导则中第二条执行),是一项改善商品砼质量和性能的根本性工作。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订购商品砼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砼品质的明确要求,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砼的品质,导致砼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应逐车严格控制好商品砼的坍落度检查,以保证砼熟料的半成品质量。

  2、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度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较常见的两类:一类是预理线管及线管集散处,另一类为施工中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2.1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坑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

  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1米左右。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在上述四个原因中,前二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否则楼面负筋用钢量将大大增加,造成浪费)。但后二个原因却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进,对于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毫米(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特别是对于Φ8一类细小钢筋,小撑马的间距应控制在600毫米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对于第3条原因,可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决:A、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予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B、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或铺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C、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撑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D、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不少于3-4人或以上)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

  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处)应重点整修。E、砼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挑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2.2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按技术导则三的第4条要求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根据我公司的经验,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间距≤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毫米。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条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砼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予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2.3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

  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砼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A、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砼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一般不宜≤24小时)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7天一层为宜,以确保楼面砼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B、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24小时以前,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卸大宗标材料,避免冲击振动。24小时以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第3天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C、在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D、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一般约40平方米左右)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不宜大于800毫米)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2.4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

  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实际施工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砼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为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并建议采用喷HL等品种和养护液进行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3、对裂缝的弥补处理

  在采取了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的楼面裂缝发生。当这些楼面裂缝发生后,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之前预先作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装修。根据我公司的经验,住宅楼地面上部的粉刷找平层较厚,可以通过在找平层中增设钢丝网、钢板网或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并且上部常被木地板等装饰层所遮盖,问题相对较小。但板底则粉刷层较薄,并且通常无吊顶遮盖,更易暴露裂缝,影响美观并引起投诉,所以板底更应妥善处理。板底袭缝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注:当遇到裂缝较宽、受力较大等特殊情况时,建议采用碳纤维粘贴加强)。复合增强纤维的粘贴宽度以350-400毫米为宜,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果,是目前较理想的裂缝弥补措施。

   第四篇: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防治

  第一章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防治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成因分析

  混凝土有裂缝是绝对的,无裂缝是相对的,常规来说,宽度小于0.05mm的裂缝对使用均无危险性,而且是肉眼不可见的。我们这里说的裂缝是指宽度大于0.05mm的裂缝。下面从施工角度出发,阐述一下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一、材料方面原因

  ㈠、砂的含泥量超过标准,不仅降低强度,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这是因为泥的膨胀性大于水泥膨胀性的缘故 。

  ㈡、在拌制混凝土时,为了控制最大用水量,加入了超量的减水剂或劣质的减水剂,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㈢、不能保证水泥的供应,有可能造成不同品牌的水泥混用,从而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㈣、粗骨料的用量大,针片状石子含量高,造成混凝土孔隙多;同时,细骨料砂子的粒径及含泥量超标,夏季砂石料温度偏高,使出罐的混凝土质量得不到保证,从而使现浇板产生裂缝。

  ㈤、水灰比、混凝土坍落度过大,产生终凝收缩裂缝。 ㈥、使用低性能的混凝土外掺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砂。调整后的混凝土配合比初期强度增长缓慢,虽然28天能够满足设计强度要求,但混凝土3天后干缩进人高峰值,因此不能抵抗早期的混凝土伸缩裂缝。

  二、楼面钢筋网得不到合理保护

  ㈠、钢筋在楼面混凝土板中受抗拉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实际施工中,只要按要求合理地布臵垫块,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混凝土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其保护层厚度比较容易控制。但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其原因: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施工中受到人员踩踏后容易变形、弯曲、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尤其混凝土输送移动时操作人员无处落脚,难免大量踩踏钢筋。

  ㈡、上层钢筋网的钢筋支撑马凳设臵间距过大或漏放,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臵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钢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受到扰动而偏离原位,等等现象,极易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过大、楼板的有效截面高度减少,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三、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的负弯矩 ㈠、模板及支撑缺少足够的刚度,垂直支撑与楼面接触部位没有设臵楔子顶紧或模板支撑数量过少,使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及成型后模板出现局部变形,导致裂缝的产生。

  ㈡、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没有洒水或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㈢、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 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砼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此外,大梁两侧的楼板不均匀沉降也会使支座产生负弯矩造成横向裂缝。

  四、工期过紧,加荷过早

  ㈠、工期压得过短,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过快,楼层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时间不能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至少6~7天一层为宜。

  ㈡、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较短的时间内,就忙着吊运钢筋、钢管、模板等材料堆放于楼层以便进行下道工序,此时混凝土强度尚不足以承受这么大的荷载,甚至尚未达到终凝,极易造成楼板特别是大开间部位的楼板结构破坏。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模板套数配备较少,常常过早拆除楼板底模以周转使用,造成了相应拆模部位楼板下沉。这些情况都极易导致裂缝的产生,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

  五、混凝土浇注、振捣质量差 ,过分抹平压光

  ㈠、浇注砼后楼板实际厚度达不到设计厚度.使楼板剐度减弱,导致楼板过大变形而产生裂缝。

  ㈡、钢筋保护层过厚,导致楼板有效高度减少,钢筋应力得不到发挥而使楼板产生裂缝。另外,板底钢筋保护层垫块设臵不当或过少,也容易使板底出现裂缝。

  ㈢、浇注的楼板混凝土实际强度等级低于设计强度,易导致混凝土受压不足开裂。

  ㈣、混凝土浇捣不密实、不均匀、漏振,引起沿钢筋走向或与构件形状有关的塑性沉降裂缝。振捣不均匀,未振捣的部分,混凝土易呈块状出现开裂。这种裂缝一般多发生在混凝土浇筑后0.5~3小时之间。振捣过度、粗骨料下沉,楼面出现表面砂浆层,导致强度降低,出现砂浆干缩,造成表面裂纹。

  ㈤、过度的抹平压光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

  六、施工缝处理不善造成的影响

  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规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浇带法,有些施工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例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搓;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七、养护期不足和养护不当

  ㈠、在施工现场,从楼层混凝土的浇筑收光,翻样弹线天时间,这对于混凝土的养护是十分不利的。特别是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楼面,未按规定要求进行浇水及养护,极易导致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及混凝土表面收缩过快产生裂缝。

  ㈡、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由于受风吹日晒,混凝土板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特别是夏、冬两季,因昼夜温度大,养护不当最易产生温差裂缝。

  八、预埋线管处裂缝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由于混凝土截面受到较大削弱,便容易产生裂缝,特别是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且敷设走向又不重合于受拉方向时,楼面很容易产生裂缝。

  九、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影响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墙、柱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一般比梁、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高,施工单位有时为了施工方便,常把梁、板的混凝土等级提高到与墙、柱相同。这种做法很容易征得同意,却无形中提高了混凝土的收缩应力,而楼板面又较薄,与空气的接触面较大,更容易产生收缩。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尽量不要随意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鹿港小镇17#楼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防治方案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㈠、控制混凝土质量的源头是把好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关。首先选用级配良好的石子、含泥量低的优质砂和正规厂家生产的水泥。此外还应根据设计对不同构件或同种类构件在不同位臵提出的不同要求,正确使用相应性能、品质的混凝土。

  对本工程所选用的原材料,必须符合如下要求:

  1、水泥:进场的水泥必须有生厂家的出厂质量证明书并严格按规定进行复试(应有28天强度),保证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合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P.O)。

  2、石子:石子按规定进行复试,其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风化岩含量、强度、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反应性骨料含量(如易引起碱骨料反应的骨料)等应符合要求。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所用的石子的粒径、级配、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3、砂:用于混凝土的砂子宜用中、粗砂。砂子按规定进行复试,其颗粒级配、含泥量、风化岩含量、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反应性骨料含量(如易引起碱骨料反应的骨料)等应符合要求。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所用的砂必须符合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4、水:本工程主体施工混凝土用水量不得大于180kg/m ㈡、水泥、砂、石进场要有专人进行验收,不符合要求的要坚决退回。

  ㈢、本工程混凝土所用的水、外加剂及掺合料应符合相关规定。根据季节情况慎重选用减水剂、微膨胀剂、粘接剂。如果须要在现浇楼板的混凝土中掺加外掺剂,以减少混凝土收缩量,外加剂必须每次计量,计量要求准确有效。所选外加剂生产厂家必须是具备资质的,并严格按批量进行复试,严禁由厂家送样复试。

  二、模板质量控制措施

  ㈠、加强模板施工的过程管理。施工前应编制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特别是高支撑模板施工技术方案,方案中应有计算书,其内容包括施工荷载计算、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抗倾覆等方面的验算,支承层承载等方面的验算。

  ㈡、设计模板体系时,要保证模板体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并且地基、基础牢固,模板龙骨、支撑间距要根据选用材料的实际规格经计算后确定。以避免因模板变形、移动、下沉或地基和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混凝土裂缝。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

  3㈢、专业工长按确定的龙骨、支撑间距绘制各房间的配模图确保上下层支撑对齐;对于快拆体系的顶板模板,必须按快拆体系的要求进行支搭,严禁先拆后顶;支撑下端要加垫木板。

  ㈣、本工程模板安装时,底层模板支撑点地基要夯实。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做到分散就位,不得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对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时,堆放区域的脚手架必须加密,以保证模板支撑架的刚度,并在该区域的新筑混凝土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

  ㈤、安臵布料杆的房间要根据布料杆的重量,确定其支撑、龙骨间距。

  ㈥、本工程梁板(含拱、壳)结构的模板拆除,必须有可靠的强度依据,(必须留臵同条件试块)并经本项目相关技术人员的批准。

  ㈦、有设臵后浇带要求时,后浇带部位设臵独立的模板支撑系统,待后浇带砼浇筑完成并达到强度要求后,方可拆除模板及支撑。

  ㈧、对已重复使用多次的模板、支撑材料,应作必要的强度测试,技术方案应以材料强度实测值作为计算依据。

  三、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㈠、本工程纵横向的垫块限制在1平方米中放2块,即垫块间距以不超过0.7m为宜。

  ㈡、钢筋绑扎施工过程中,加强对负筋质量的管理。加密支撑马凳的间距、确保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裂缝。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臵的负弯矩筋)必须设臵钢筋马凳,其纵横向间跨不应大于0.7m(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特别是对于Φ8一类细小钢筋,马凳的间距应控制在0.6m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

  ㈢、尽可能做到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预埋应及时穿插,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

  ㈣、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搭设临时简易通道(或铺设跳板),在脚手架上满铺脚手板,以供施工人员通行。

  ㈤、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认识保护板面负筋的重要性。施工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马凳支撑点行走,不得随意踩踏中间部位钢筋。

  ㈥、本工程在混凝土浇筑前及浇筑过程中坚持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不少于3~4人)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易发生处(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外)做到重点检查和修复。

  ㈦、本工程要求混凝土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㈧、严格控制拌和物坍落度和砂率。严禁浇筑混凝土时任意加水,坍落度过大,砂率过高,会使混凝土中拌和物流动性增强和加速粗骨料的不均匀滑动及分布。在每次浇筑时都应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以防止由于出现分层离析而影响混凝土质量。谨慎使用外加剂,并严格控制拌和物搅拌时间。

  ㈨、在混凝土浇捣前,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

  ㈩、本工程要求厚度在100-150mm之间的楼板在混凝土初凝前,按标高控制点找平,用大杠刮平,终凝前用抹子搓平(三遍成活)。

  (十一)、施工缝处的混凝土除按规范要求处理外,还应加强振捣,使其紧密结合。

  (十二)、本工程对坍落度较大的和较厚的混凝土,要求做好二次振捣和二次抹面。(二次振捣必须控制在混凝土初凝前) (十三)、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前(必须做1.2Mpa同条件试块),不得在其上踩踏、安装模板、堆放材料;3#、7#楼安装、拆除大模板时一定要轻起轻放,不得撞击楼板混凝土;拆下的模板不得集中且大量地堆积于楼板上。材料及时转运,避免混凝土结构过早受振动或加较大、较集中的施工荷载而产生裂缝。楼板上堆放的材料不得超过模板设计的荷载,下部要垫通长木方,木方的位臵要靠近楼板根部或与下部支撑对齐(沿通长方向)。 (十四)、本工程施工缝留臵的时间不得少于36小时。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l.2N/mm后,方可对施工缝进行处理和继续浇捣混凝土。1#、2#、4#、5#、6#、8#、9#楼砖混结构的施工缝留臵在承重墙中轴线位臵,以避免施工缝处出现裂缝的质量通病。

  四、混凝土养护质量控制措施

  ㈠、常温(+5℃~+30℃)情况下严格按规定及时对混凝土浇水养护。在高温、低湿、高风环境下,浇水后要适当覆盖,使混凝土不致受风吹、曝晒,以保持混凝土足够的湿润状态,以避免混凝土失水过多、过早而干裂。良好的养护既能控制混凝土结构温度和湿度不致变化过大,同时放松徐变约束作用,避免因过大的变形应力超过混凝土拉应力而出现裂缝。

  ㈡、本工程混凝土的养护设专人负责并做好养护记录。浇水的次数以能保持混凝上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为宜。在一般气候条2件下,混凝土浇筑完最初三天中,白天每隔2小时浇水一次,夜间至少浇两次。在以后的养护中,每昼夜至少浇水四次。干燥和阴雨天气应适当增减浇水次数。

  ㈢、本工程浇水养护时间规定:普通混凝土不少于7昼夜,对抗渗混凝土及掺缓凝剂的混凝土,不少于14昼夜,对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不少于21昼夜。

  五、其他质量控制措施 ㈠、预埋线管处混凝土施工

  ㈠、楼板内PVC电线套管,只允许平行于楼板受力方向(或双向板的短边方向)埋设。对于较粗的线管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通过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片来加强。增设的抗裂短筋采用φ6~φ8,间距≤150mm,两端的锚固长度≥300mm。

  ㈡、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保证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振捣密实。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混凝土截面大量削弱时,按预留洞的结构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Ф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㈢、在浇筑斜坡式混凝土结构的板面时,由于自重作用使拌和物中各组分产生垂直力和水平下滑力,从而使混凝土中拌和物各种组分不均匀分布,使斜坡结构板上部粗骨料偏少、下部偏多。粗骨料少的部分在混凝土凝固时因水泥收缩而产生裂纹。在1#、2#、4#、5#、6#、8#、9#楼斜屋面板施工时,严格混凝土浇注顺序和一次浇筑量。混凝土应从斜坡结构底部局部沿斜坡方向向上缓慢浇筑,每次浇筑长度和下料数量严格控制。振捣时由专人执棒,遵守操作规程,避免过振。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涂养护液或覆盖塑料薄膜上铺草袋养护。初期每2时洒1次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日。

  六、出现裂缝的治理措施

   ㈠、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用抹压一遍处理。

  ㈡、对其它一般裂缝处理,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

  ㈢、当裂缝较大时,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㈣、对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裂缝宽度大于0.3mm的,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

  ㈤、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五)、严格按照泸州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站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预防措施的有关规定要求进行处理。

  ㈥、对沉降不均及配筋不充分等需要由设计完善,及时联系设计单位,通过设计变更,从结构设计上合理解决。

   泸州太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1年6月20日

   第五篇:商品混凝土楼面早期裂缝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浅析商品混凝土楼面早期裂缝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随着政府部门对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工程质量要求的提高,目前在国内的城市建设工程中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已经很普遍,特别是不少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强制性要求市区建设工程必须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后,预拌商品混凝土的使用更加普遍,每个城市都新增不少的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具有加快施工进度,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工程质量等优点。但因预拌商品混凝土一般采用泵送方式输送到浇筑地点,要求要有较好的流动性,一般坍落度比较大,如果配合比设计不当或施工工艺控制不严,混凝土构件就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其中楼面板出现裂缝问题最为常见,已成为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通病。在工程实践中发现,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施工的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往往发生在早期,以表面系数大的板、墙和大体积混凝土构件为主。这些裂缝如果不及早发现和处理,轻则会影响结构物的外观及使用,严重的将会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针对这一现状,笔者仅就曾参与现场处理的一个工程实例,浅析预拌商品混凝土楼面早期裂缝的成因,介绍处理方法和防治措施。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实例是位于广西南宁市高峰路上新和平商住楼工程,建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九层,地下一层,基础为预制

  钢筋混凝土静压桩加承台。工程施工所用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的是一层混凝土楼面,区域为~×~轴。该层楼面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板厚为120mm,局部为140mm。混凝土浇筑时间为6月下旬,当日天气为晴天,平均气温为29.5℃,白天最高气温34℃,夜间最低气温25℃,混凝土施工从轴往轴方向浇筑,自上午8点开始至21时结束,施工过程连续进行。第二天上午检查发现楼板表面混凝土出现裂缝,其中以~×~轴间裂缝数量较多,情况最严重。现场监理立即通知各方,并展开调查,跟踪测量和记录。数日后组织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及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实地调查并召开裂缝问题专题会议,分析原因,拟定了处理方案和预防措施。

  二、现场调查情况

  (一)经多日跟踪检查和监测,上述区域楼板的裂缝具有如下特征:

  1、仅出现在楼板,在同期浇筑的柱节点和梁侧面上均未发现有裂缝。

  2、裂缝分布无规则,板块边缘和中部均有分布,走向不规则,多为单独出现不交叉;长度15~60cm不等,裂缝宽度多为1.0mm左右,最大约2.5mm。

  3、裂缝开始出现时间应在浇筑后约10小时以内,24小时内发展最明显,部分裂缝在随后几天略有发展。

  4、拆除局部楼板底模检查,经在楼板面蓄水试验,发现部分

  裂缝已出现滴漏,表明已有部分裂缝上下贯通楼板结构。

  (二)对该部位梁板模板体系和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调查情况:

  1、梁板模板采用20mm厚胶合板,扣件式钢管支撑体系,支撑在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底板上,钢管搭设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支撑体系未发生变形;

  2、混凝土浇筑施工操作符合规范要求,楼板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从未上过荷载,亦未受到其它外部振动荷载影响;

  3、混凝土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经管道泵送方式输送到浇筑点;

  4、混凝土养护采用浇水方式,至浇筑当日19时仅对上午浇筑的部分区域浇水;

  5、对施工记录资料检查,混凝土坍落度抽查记录显示为176mm,各种原材料检测资料显示均合格,配合比经验算符合相关技术规程。

  三、裂缝成因分析

  从以上现场调查情况看,可以初步排除因模板支撑体系下沉变形或受外力振动引起楼板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可能;因出现裂缝的楼板厚度较薄,不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可以排除是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可能。从调查情况看,笔者分析认为引起楼板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该部位梁板混凝土使用的是预拌商品混凝土,经泵送方式输送到浇筑点,要求混凝土要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为此,

  混凝土生产厂家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水泥用量情况下,在拌制混凝土时没有严格按配合比投料,加大了粉煤灰等掺合料的掺入量,所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中胶灰所占比例偏大,骨料所占比例偏小,坍落度较大,使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及早期极易发生收缩引起开裂,是造成此次楼板混凝土开裂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

  (2)混凝土浇筑当日为晴天,气温较高,最高气温达34℃,出现较多裂缝的楼板区域混凝土浇筑时间为中午时段,日光直晒,楼板表面积较大,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产生收缩,此时本应及时浇水并覆盖养护,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但施工中对此认识不足,混凝土凝结后没有得到及时养护,致使楼板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并向板内迅速发展。

  (3)施工人员对泵送预拌混凝土施工经验不足,对该种混凝土的特性缺乏了解,施工操作中有振动器振捣过多,导致混凝土表面浮浆过厚;混凝土完成振捣抹面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后没有进行二次复抹;没有注意检查,未能及早发现混凝土表面裂缝并及时进行处理,防止裂缝发展。

  四、处理措施

  (1)裂缝处理

  根据该部位混凝土同条件养护23天(已达600℃.d)立方体抗压试件检测结果,抗压强度已达到设计图纸要求,说明该部位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楼板混凝土的裂缝对建筑结构安全性没有影响,但对照《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相关条款规

  定,裂缝宽度已超过允许值,要进行处理。这些楼板裂缝若不处理会影响美观和引起渗漏,还会让大气中水气和其它有害物质侵入混凝土结构内部,引起钢筋锈蚀,长时间可能会由于钢筋锈蚀膨胀使楼板混凝土产生二次开裂,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因此对这些楼板裂缝的处理主要是封闭裂缝,防止前述情况的发生。经有关方对各方案讨论比较后,决定采用如下方法处理:

  先将宽度大于0.2mm的裂缝均凿成宽1.5~2cm深v型槽,将裂缝分布较密的区域(~×~)表面浮浆凿除约0.5cm;

  对凿出的v型槽用高压气体吹洗干净,采用环氧树脂液压力注浆,要求每条裂缝应注满,贯通裂缝注浆直至板底裂缝有渗浆为止水;对于裂缝分布较密的区域(~×~)板面清扫干净,用高聚物水泥浆复合液涂刷二遍,板底因裂缝少,用1:2防水砂浆抹灰;修补工作要求在主体结构验收前完成;

  对后续混凝土施工要注意吸取教训,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2)防治措施

  要求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适当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使生产的混凝土具有尽可能小的收缩率,混凝土拌制严格按设计配合比投料。根据《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的要求,在满足混凝土泵送施工的前提下尽可能是减少坍落度和水灰比,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按规程要求进行抽检,坍落度不应大于180mm。

  加强混凝土施工过程质量检查,落实施工技术交底工作,规范

  操作,振捣时避免过振或漏振,混凝土表面浮浆过多应清除。强调混凝土浇筑后在接近初凝时用平板振动器快速复振,并用木抹复抹一遍。

  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工作,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养护,减少混凝土收缩和避免产生开裂。

  (3)效果

  经前述方法处理后,该工程后续混凝土施工未发现有类似裂缝出现。经处理的楼板经过多年使用,未发现裂缝发展或二次开裂现象,封闭层未发现脱落、蔬松及剥离现象,楼板未发现有渗漏,处理效果良好。

  五、结束语

  预拌商品混凝土使用广泛,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之一。预拌商品混凝土多采用泵送,相比普通混凝土有其特殊性,施工中应注意了解。混凝土裂缝控制是个系统工作,涉及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施工技术、工艺及设计构造等方面。当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后,应详细调查研究,细致分析,才能做出恰当的处理方法和防治措施,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

  2、《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