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文 >

“通分”教学设计与评析

更新时间:2022-07-19 18:01:55

  第一篇:“通分”教学设计与评析

  “通分”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93-9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能准确快速地比较各类分数的大小,理解通分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归纳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能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并使策略最优化。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渗透爱国情感教育。

   教材分析:

  通分是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93至94页的内容。这部分教材以分数的大小比较为线索,由特殊到一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学通分。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在分数加减法中常常用到。因此通分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所以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部分内容。

  在本节教学中我力求渗透数学转化思想方法、抽象概括方法、比较法、观察法等。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所以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难度不大,重点让学生讲解判断大小的理由并及时归纳总结。至于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一部分同学其实已经知道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比较,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成果引入通分,再通过自学环节,顺理成章的让学生转入本节的重点学习中。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的比较

   教具准备:一套

   教学过程:

   前调查:

  了解学生对冬奥会的关注情况,适当进行补充然后请学生单选或多选温哥华冬奥会上令你感动的画面。

  【评析:体育最能激发人的爱国热情,这样的前调查,既为本节的教学提供了素材,又渗透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由温哥华冬奥会的举办,引出调查的信息并出示信息。

   师:同学们,XX年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中国金牌榜首次进入世界前七!冬奥期间,每一个精彩瞬间都会激起我们的心灵震颤,(出示:王濛叩谢恩师李琰、周洋以一敌七摘取100米桂冠、申赵18年圆梦登顶、中国短道接力金牌失而复得)。

  2、让学生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数学问题。

  【评析:情境的创设基于学生自己调查统计的结果,不但体现了数学于生活,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独立解决问题

  【评析:学生独立思考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自由地去探究,去发现,亲自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2、合作交流

  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已解决的问题,或讨论有疑问的地方。

  【评析:这个环节可以实现智慧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思维方式的互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3、汇报展示

  ⑴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①

  总结方法;

  ②练习巩固:○

   ○

   ○

  ⑵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①

  分子相同的异分母分数比较;

   ②

  分子和分母各不相同的异分母分数比较;

  【评析:堂中学生参与到实践过程中,主动寻求多种解题方法,迸出创新的火花,使学习真正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发展和张扬的过程。同时这样处理环节也很好的突破了难点。】

   4教学通分。

  ⑴观察方法,揭示题。

  师指着利用分数基本性质解题做法问:仔细观察这位同学的做法,你有什么发现?教师追问:“转化后分数的大小变了吗?你的依据是什么?”这时教师揭示:像这位同学的方法,就叫做通分(板书题)。

   ⑵阅读教材,理解意义。

  阅读本93--94页,把你认为的重点或有疑问的地方用红笔标注一下。

  ⑶交流收获,掌握方法。

  看书后,先解决有疑问的地方,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叫通分,通分的方法,学习通分有什么作用等等。

   【评析:这样做学生不仅触到新知的“脉”,还能寻到新知的“源”,不仅知道了学什么,还知道为什么要学,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还有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样就突出了重点。】

  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基本练习:比较下面分数的大小:

   和

   和

  2、拓展提升。

  同学们进行100米赛跑,丁丁用了分,明明用了分,谁的

  成绩好一些?

  3、随机练习黑板上的其余问题。

  【评析:通过从基础练到拓展练,把数学放到了更广阔的生活环境中,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结束语:同学们,我们虽不见得有冰雪健儿们那样的天赋及机会,能够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但是我们每个人,却可以被他们的某种精神所激励,然后在我们各自的人生舞台上,去赢得属于我们自己的金牌!

  板书设计:

   通

   分

   大小不变

   异分母分数

  同分母分数

   转化

   (公分母)

   公倍数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设计思路:

  在这节上,我最初的设计是依据教材,按照教材上的指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等活动来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可是,前的调查和研究表明,无论是学生还是身为教师的我,都已经不能够将学习和教学的关注点仅限于本了。有了这样的感觉,我就不能够再默守陈规、按部就班的进行原定预设计划了。因此我决定走出教材、了解学生,真正实现“用教材”“备学生”这一高度上来设计这节。针对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材提供的素材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在前进行了同学们喜欢的体育运动进而进行冬奥会深刻画面的调查,并将这一调查结果引入堂,学生积极的进行观察、提问、思考、交流等各项活动,在情趣交融的活动中实现教学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堂上学生是兵教兵,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总评】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本身,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的分析。通分的方法其实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通分的方法?所以这节的设计,注重给孩子创设一个多元求解的堂氛围,让学生大胆独立尝试,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这样的教学真正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效果很好。如果我们在数学堂教学中经常注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适时点拨,当学生的思维遇卡时,教师巧妙催化,这样会使学生在题中数量间自由地顺逆回环,导致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二篇:“通分”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93-9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能准确快速地比较各类分数的大小,理解通分的意义和作用。 2. 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归纳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能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并使策略最优化。

  3.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渗透爱国情感教育。 教材分析:

  通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93至94页的内容。这部分教材以分数的大小比较为线索,由特殊到一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学通分。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在分数加减法中常常用到。因此通分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所以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部分内容。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力求渗透数学转化思想方法、抽象概括方法、比较法、观察法等。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所以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难度不大,重点让学生讲解判断大小的理由并及时归纳总结。至于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一部分同学其实已经知道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比较,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成果引入通分,再通过自学环节,顺理成章的让学生转入本节的重点学习中。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的比较 教具准备: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课前调查:

   了解学生对冬奥会的关注情况,适当进行补充然后请学生单选或多选温哥华冬奥会上令你感动的画面。

  【评析:体育最能激发人的爱国热情,这样的课前调查,既为本节的教学提供了素材,又渗透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1、由温哥华冬奥会的举办,引出调查的信息并出示信息。

   师:同学们,2010年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中国金牌榜首次进入世界前七!冬奥期间,每一个精彩瞬间都会激起我们的心灵震颤,(出示课件:王濛叩谢恩师李琰、周洋以一敌七摘取1500米桂冠、申赵18年圆梦登顶、中国短道接力金牌失而复得)。

  2、让学生根据统计的结果提出数学问题。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独立解决问题

  【评析:学生独立思考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自由地去探究,去发现,亲自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2、合作交流

  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已解决的问题,或讨论有疑问的地方。

  【评析:这个环节可以实现智慧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思维方式的互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3、汇报展示 ⑴ 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①总结方法;

  ② 练习巩固: ○ ○ ○ ⑵ 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①分子相同的异分母分数比较;

  ②分子和分母各不相同的异分母分数比较;

  【评析:课堂中学生参与到实践过程中,主动寻求多种解题方法,迸出创新的火花,使学习真正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发展和张扬的过程。同时这样处理环节也很好的突破了难点。】 4.教学通分。

  ⑴ 观察方法,揭示课题。

  师指着利用分数基本性质解题做法问:仔细观察这位同学的做法,你有什么发现?教师追问:“转化后分数的大小变了吗?你的依据是什么?”这时教师揭示:像这位同学的方法,就叫做通分(板书课题)。 ⑵ 阅读教材,理解意义。

  阅读课本93--94页,把你认为的重点或有疑问的地方用红笔标注一下。 ⑶ 交流收获,掌握方法。

  看书后,先解决有疑问的地方,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叫通分,通分的方法,学习通分有什么作用等等。 (三) 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基本练习:比较下面分数的大小: 和 和

  2、拓展提升。

  同学们进行100米赛跑,丁丁用了 分,明明用了 分,谁的 成绩好一些?

  3、随机练习黑板上的其余问题。

  【评析:通过从基础练到拓展练,把数学放到了更广阔的生活环境中,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结束语:同学们,我们虽不见得有冰雪健儿们那样的天赋及机会,能够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但是我们每个人,却可以被他们的某种精神所激励,然后在我们各自的人生舞台上,去赢得属于我们自己的金牌! 板书设计: 通 分

  大 小 不 变

  异分母分数 同分母分数

  转 化 (公分母)

   公倍数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设计思路:

  在这节课上,我最初的设计是依据教材,按照教材上的指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等活动来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可是,课前的调查和研究表明,无论是学生还是身为教师的我,都已经不能够将学习和教学的关注点仅限于课本了。有了这样的感觉,我就不能够再默守陈规、按部就班的进行原定预设计划了。因此我决定走出教材、了解学生,真正实现“用教材”“备学生”这一高度上来设计这节课。针对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材提供的素材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在课前进行了同学们喜欢的体育运动进而进行冬奥会深刻画面的调查,并将这一调查结果引入课堂,学生积极的进行观察、提问、思考、交流等各项活动,在情趣交融的活动中实现教学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课堂上学生是兵教兵,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总评】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本身,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的分析。通分的方法其实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通分的方法?所以这节课的设计,注重给孩子创设一个多元求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大胆独立尝试,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这样的教学真正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效果很好。如果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注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适时点拨,当学生的思维遇卡时,教师巧妙催化,这样会使学生在题中数量间自由地顺逆回环,导致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三篇:《平均分》教学设计与评析

   《平均分》教学设计与评析

  上林县明亮镇塘隆小学

   杨玉桂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

  1、例

  2、(12页—14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重、难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书中主题图课件、水果、水果图片、小猴子分香蕉、小红分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春天就要到了,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准备去春游,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小组同学听。 师:谁愿意汇报?

  生1:我看到了有的小朋友在分汽水,还有的分面包。 生2:有两个小朋友分橘子,手里还拿一个。 师:你猜一猜他打算放在哪儿?

  生:放在2个橘子那堆里,就都是3个啦。 生3:还有分糖的,每堆都是5个。

   (评析:此处从准备要去春游的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今天老师也给每组同学(3人一组)带来一些水果,快打开数一数,有几个水果?(每组的水果个数不同)小组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水果分给你们组的同学,然后分一分。

  学生活动,教师查看。

  师:每组选个代表,把你们组有几个水果,是怎样分的汇报给大家。 生1:我组有8个香蕉,我给他俩都是3个,我2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不够了,就剩下2个。

  生2:我们组有6个苹果,每个人都是2个。

  生3:我们组有7个梨,谁都分到2个,还剩下1个。 生4:我们组有9个水果,我们3个人都分到了3个水果。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师:听了大家的汇报,老师很感动,大家在分水果时都很公平,(师使其中平均分的几个组),看这几组每个人得到的水果个数怎样? 生齐:同样多。

  师:其实像你们刚才这些分法在数学上还有它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 生1:一样分。 生2:同样多。 生3:平均分。

  师:名字起得不错,你们每人分得同样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

  板书课题:“平均分”,齐读,使名读。 (评析:让学生充分感受“同样多”,在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概括出什么叫“平均分”,便于学生理解概念。)

  4、在渗透份数,每份数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件出示,小红拿来了8块糖,她有三种分法,你能判断出哪组是平均分吗?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想法。使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生1:第(1)种是平均分。因为每堆都是2块糖。

   生 2:第(3)种也是平均分,因为每份都是同样多的,是4块糖。

  师:观察平均分的两组,数一数平均分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糖。学生一边数教师一边课件演示用集合圈圈起来,渗透每份的含义 。

  (评析:生生互动式评价,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 师:小明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正在给同学分橘子呢?你知道有几个橘子?他想怎样分吗?

  生:小明要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师:对,同学们帮帮他,想一想怎样分呢?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师:大家拿出15个水果图片和5个盘子,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学生分,教师参与学生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生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5个盘子里,每盘分3个苹果。

  生2:我是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2个盘子里,在拿2个放在第3个盘子里--------还剩下5个,我一个盘子里再放一个。

  生3:任意拿几个,不一样多,再把多的拿出来放到少的盘子里。 生4:我是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 师:你分得很快,谁是这样分的?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生1:我想口诀三五十五,我就知道每个盘子3个。 生2:我想到乘法,3乘5等于15,一个盘子里3个。

  生3:我会用除法,15除以5等于3,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 师:你们想得太好了,善于动脑筋,找到了简捷的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帮着小明想出这么多的分橘子的方法,但是,不论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都是3个苹果,是平均分的。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如果把这15个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学生动手操作分,展示分法,学生评价。

   (评析:通过动手分一分,让学生充分体会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以及探究新知的意识。)

  三、应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

  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师:小明非常喜欢小动物,他买了12个香蕉,想平均分给3只小猴(课件出示:桌面上小明放有12个香蕉,下面蹲着3只小猴)你知道每个小猴分几个吗?

  知道的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不知道的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学生汇报教师演示,每只小猴4个,可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

  师:哎呀,有来了一只小猴,咱们要重新分这几个香蕉了。 生:把12个香蕉平均分给4只小猴。

  师:好主意,那每只小猴分几个?(学生讨论,汇报:每只小猴3个) 课件演示又来了2只小猴。

  师:小猴越来越多,这次要把12个香蕉平均分给几只小猴?(6只)每只小猴分几个?(学生一齐喊出来是2个)

  师:噢,每只小猴只能得到2个香蕉了。

  通过刚才给小猴分香蕉,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小组说一说。

  生:猴子多了,每只小猴得到的水果个数就少了! 师:你们可真聪明,能够发现这个问题。

  2、拓展练习。

  任意拿出几个盘子和水果,平均分一分,小组可以合作。

  (评析:根据儿童喜欢小动物的天性,利用小明喜欢小猴而引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们探究新知的兴趣。)

  四、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总评:

  一、注重学生对的体验,使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从创设现实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各种水果,按小组进行合理分配,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参与的愿望。在分的过程中,各小组先思考怎样分让每人都得到一份,通过具体分配感受同样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分的结果(同样多),在进一步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引出平均分。

  二、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体现方法多样性。

  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自由发挥。在“探索平均分的方法”这一环节中,通过怎样把15个橘子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这一问题,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橘子(一个一个地分、两个两个地分、三个三个地分)。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结果,使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三、注重从多角度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认识“平均分”的含义。

  这是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不能片面、单向地看问题。如课的开始,让学生分组分水果,因为各组人数相同而水果不同,且不一定能平均分,所以有些组的每个同学分得果数不同样多。这是现实生活常有的事,这一设计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的同时,也用不平均分来对比学习,对了解这一概念有很大的帮助,接着课件出示,小红拿来了8块糖,她有三种分法,你能判断出哪组是平均分吗?这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判断对与错,而要说出为什么?又如在联系实际,练习体验“分香蕉”通过份数变化,观察分的结果,深刻体会“平均分”。

  四、注重“双基”教学

  本设计创造性地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发表意见等来认识平均分。且能紧紧地围绕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来学习。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知识,为学生营造探索的空间。

   第四篇:《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评析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单位”1”的建立

  学具准备:学具袋(圆形纸片1张、长方形纸片1张、一分米棉线个)

  教学过程:

  一、单位“1”的意义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数字1。

  师:这是几?表示什么?能具体说说可以表示1个什么吗?

  学生回答(1个苹果、一张白纸、一根绳子、一群羊、一个学校的全体学生„„)

  师:对于数字1如此丰富的意义,老师可以给它加上引号,起名叫作单位“1”。

  师:取出学具袋,倒出其中的学具,分一分、说一说,哪些能用单位“1”表示?

  【评:开门见山教学单位“1”,突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单刀直入式的导入无疑是本课亮点之一,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其分一分、说一说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师:我们可以把单位“1”怎么分?

  师:以前我们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研究“分数的意义”。(教师板书课题)

  师:用以前所学的分数的知识,分你手中的单位“1”,你能得到哪些分数?

  学生操作,组内交流,各组推荐汇报。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对不准确的地方要加以修正,尤其要强调“平均分”,尽量做到不要重复别人的发言内容。

  【评: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教师将几种学具材料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操作用分数表示,既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又在不知不觉中为新知的构建架设桥梁。】

  二、研究分数单位

  师:你们想研究别的分数吗? 教师出示1/○

  师:这是分数吗?你会读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师:请大家拿出12根火柴棒,分一分、说一说,看看可以有多少种不同方法来表示1/○?

  学生操作,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2→6根、1/3→4根、1/4→3根、1/6→2根、1/12→1根。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知识!

  【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犹如一枚枚石子投进蓄势已入的湖里,激起了层层涟漪,让学生在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中自主探究、积极合作,足以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行云流水般的分数单位的教学全无例行公事,思路闭锁,空间狭小之嫌。正所谓“灵感总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三、深入研究分数的意义 教师出示○/○

  师:猜猜看,老师想让你干什么? 教师出示要求:

  分一分(选择合适的学具表示这个分数) 画一画(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这个分数)

  折一折、涂一涂(选择合适的学具,用折叠、涂色的方法表示这个分数) 说一说(组内互相说说这个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各组推荐学生汇报„„

  【评:遵循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问题设计得精且极具开放性、挑战性,以丰富的操作实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注重学生感性认识,学生真正在“做数学”。】

  师:关于分数的知识,以前我们学习过一些,在课前我们也通过自学课本、查阅资料、请教别人,你现在知道多少分数的知识,能告诉老师吗?

  学生回答„„

  师:让我们看看数学书上专家是怎样说的? 学生看书、圈划、摘读,组内交流。

  师:什么是分数单位?我们刚才研究了吗?3/5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7/

  12、11/20呢?

  【评:教者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熏陶。在设计时,教者注意到学生自我获取信息能力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课前自学课本、查阅资料、请教别人,了解分数的有关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分数的写法

  师: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已经知道同学们会读分数了,想写吗?

  师:会写的请到黑板上在任意位置任意写一个你喜欢的分数,比一比,看谁写的规范好看。(学生一拥而上,在黑板的上上下下写下大大小小、各不相同的分数。)

  师:生活中人们常用分数来进行描述。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黑板上这些分数的?你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

  学生汇报„„ 【评:教者不再将黑板视为教师神圣的领地,把板书的权利回归学生。黑板上每个分数后面都藏着那句经典的概念,学生的交流无不是将已经获得的主观印象投射在所写的分数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学生的求异的心态无时无刻不让其他学生处于活跃的互动之中。】

  师:你觉得谁写得规范好看?写分数是要注意什么?分数有几个部分?能结合具体分数说说各个部分表示的意义吗?

  【评:生成性的课堂评价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强烈地拨动着思维之弦。】

  师:下面请同学们练习写分数,比一比谁写得规范好看?任务是8个。 学生在写分数的过程中教师突然叫停。

  师:数一数,你写了几个分数?你能用刚学的分数说一句话,让大家猜一猜你完成的情况吗?

  师:对于分数的意义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提问。 学生质疑,学生解答,教师补充。

  师:关于分数的知识你掌握的情况如何,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分数的知识说一说吗?

  (如果学生说出类似5/5这样的分数)

  师:这是一个特殊的分数,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研究。

  【评:学以致用,在应用中赋予数学活力与灵性,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活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所谓“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评:

  纵观本节课,有以下特色:

  1、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讲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本课设计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过分刻意地去体现数学教学的严谨性,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性来体现教学的严谨性。整节课教师都没有将“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句严密、枯燥、抽象的话语塞给学生,但是整节课彻头彻尾都紧扣“分数的意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苦心经营,匠心运作。

  2、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现在的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接触到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能够用不同的生活来感悟书本。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同时数学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本课设计注意到数学的教与学紧密联系生活,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意义和充满意义,注重现实体验,力避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体现生活中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大胆改革教材的例题呈现方式,“跳出教材教数学”。

  3、强调合作,知识增殖。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设计做到均衡学生差异,组建合做学习小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和表现的机会,多些成功的体验,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对所在小组中的其他同学负责,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中完成任务,没有把学生当作所谓新教学方式的道具,实现知识在交流中增殖,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

  4、以人为本,注重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理念决定了数学教学的目标指向: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课设计时注意从学习者的角色去分析学生,以了解什么知识是学生最需要的,什么学习方式是学生最喜欢的,积极寻求以最佳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知识。

  5、注重体验,培植兴趣。

  学生学习的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本课教学中的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为学生提供了高频率、多维度、深层面的体验,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时感到了乐趣,体验到了成就感,激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第五篇:《分桃子》教学评析

  《分桃子》教学评析

  授课教学:罗绍祥 评课教师:李培新

  今天上午,我有幸聆听了罗绍祥老师执教的“分桃子”课堂教学实况,通过听课中观察,听课后反思,以及听了罗老师对这个内容的构思和设想的说课设计,整个过程都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非浅,感受很深。下面就这堂课,我谈一谈自己的不成熟看法,与各位老师共同交流。

  一、评教材处理

  罗老师执教的《分桃子》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32-33页第一课时的“分桃子”,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了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初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来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认识除法的重要性,是后续学习、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

  二、评教学目标

  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而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本课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 理解平均分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 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关键:让学生充分参与分的过程。

  三、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不应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而应以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个性优秀品质发展为主。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因此选择的教法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服务,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方向。因此在本课中,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故事情境法;

  2、多媒体辅助法;

  3、开放式教学法;

  四、评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以“猴兄弟的生日宴会”这个故事情境贯穿课的始末,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一个大森林里住着猴子一家,今天是两只小猴的生日,猴妈妈要给兄弟俩做生日,一大早采了许多桃子回家,便取出8个桃子给兄弟俩,作为生日礼物,猴哥哥和猴弟弟高兴极了,两人马上分起桃子来。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他们是怎么分的?现在就请你们用手中的8个圆片代表桃子,动手分一分,看一看这8个桃子你怎么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桃子。(板书:分桃子)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功能的双重作用。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就高;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就不高。以这一理论为指导,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新授部分时,为学生创设了四次动手分一分的实践活动:

  活动一:分桃子,感知“分”的含义,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独立思考:两只猴子可能会吃到几桃子?如果让你给它们分桃子,你想怎样分?然后让学生用桃子图片分一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有的学生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了两只猴子,有的学生把8个桃子分成1和7时,我抓住这个契机问:这样分两只猴子会有什么反应呢?(学生可能会说拿到7个桃子的猴子高兴得跳起来,另一只猴子肯定会愁眉苦脸的。这时我展示课件)、同样2和

  6、3和5这样的分法得到多的猴子都很高兴,得到少的猴子一定都不开心。这时我再追问:怎样分才能让他们都满意呢?学生通过课件演示对 2 比发现4和4这种分法才分平,像这样分得的桃子个数是同样多的或一样多的,我们在数学中就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展示课件)这样在动手操作以及同伴的交流中,学生感知到了“分”含义,初步体会了“平均分”的意义。

  活动二:通过分小棒的练习,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在开展这个活动时,我先让同桌两个自由分一分。然后引导学生在几种分法中找出是“分得样多或者同样多的”那样分法,使学生在多种分法的对比之下,形象地感知“平均分”。接着用课件出示判断随意分和平均分的练习。这样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活动三:分小鱼,引导学生体会“多种分”的过程

  猴兄弟为了庆祝生日,请来隔壁邻居四只小猫,用12条鱼来款待它们。在这个环节中,我不仅重视平均分的结果,更重视让学生去感悟同一结果的不同分法。我先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教材情境图的内容,然后让学生用木棒代替小鱼自己分一分。这样全班学生在操作中都经历了“多种分”的过程,体会到了分法的不同。

  活动四:分骨头,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猴兄弟还请了好朋友3只小狗,并拿出它们最爱吃的骨头招待它们。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变换角色分骨头。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故事情境中动手操作,积极实践、进一步体会“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这些操作以动促思,学生在操作探索知识中,亲身经历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能充分展示每位学生的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利于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同时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在此教学活动中,我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我还是以生日宴会这个情节,让学生在这个愉快的氛围中饶有兴趣的进行操作练习。宴会开始了,猴兄弟拿来了12只筷子给客人,够分吗?接着在宴会桌上,小猫拿出生日礼物铅笔和笔盒送给猴兄弟,那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文具盒?平均每盒能放几枝铅笔?这时好朋友小狗说话了:我们也有礼物,带来一个智力题考考你们,那就是用20个圆能拼成几个奥动五环?猴兄弟为了感谢它们回赠礼物,拿了9个气球送给小猫们,平均每只猫能分到几个,还剩几个?也给小狗们出了道智力题,18只蜜蜂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把这些问题融合在故事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际中去发现、认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连气球活动的开展,学生都感知到了平均分的两种可能。

  4、归纳总结,促进内化

  这节课,你们和猴兄弟一同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在这次生日宴会中,你有些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么样?

  学生的自我归纳与整理,梳理新知。同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丰富了对平均分的认识,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我的设计理念是“愉悦、开放、主动、发展”,以“猴子的生日宴会”这一富有童话色彩的教学情境,即“故事一线牵,知识寓其间”。以成功教育的思想为指导,面向全体,采用故事情境法,音乐激情法,评价激励法,使学生愉快学习,主动探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放时空,开放思维,着眼学生的能力培养,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五、评教师素质

  1、教师普通话标准,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流畅,能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2、教学手段老练,方法灵活多样。

  3、板书工整、合理、美观。

  4、教师调控有序,善于应变。

  六、评教学效果

  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教好,课内练习正确率也高,达到了预定的目的。总的来说罗老师的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按要求完成了教学内容,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师课前准备充分。

  2、教学程序及思路清晰。

  3、学生的知道、能力、情感等得到全面发展。

  4、教师全面参与学生的讨论,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

  5、教师的板书工整、美观。

  总之,罗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在例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从中领悟到了一些好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但也有一点个人的不成熟见解,提出来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与罗老师共勉。

  1、教师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讲的有点多,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相对少一些。

  2、在实践运用部分,在互批后发现差生有问题时,应给予指导,使他们有一个交流平台。

  3、教师在个别细节的处理上再完善些更好。

  这些仅是我个人的不成熟见解,如有说得不当的地方,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正,罗老师给予谅解。